什么是总线通信控制
总线通信控制是一种 管理技术,它通过特定的控制协议和共享总线(如电缆)将多台计算机或其他设备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传输和设备控制。这种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减少网络设备的数量,简化网络结构,提高网络的可靠性,降低维护成本,并提升网络性能。
总线通信控制涉及的关键方面包括:
同步与异步通信
同步通信:使用公共时钟信号进行数据传输,要求双方必须在时钟周期内完成约定的动作。这种方式减少了时钟信号的传输,但需要额外的同步字符。
异步通信:发送方和接收方使用不同的时钟频率进行数据传输,通过“请求—应答”的方式进行通信,提高了通信的灵活性,但效率较低。
冲突检测与解决
冲突检测: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检测是否有多个设备同时访问总线。如果检测到冲突,就立即停止数据传输,等待冲突解决后再重新传输。
回退和重传:在检测到冲突后,发送方等待一段时间后再次尝试发送数据,以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总线控制方式
直接控制方式:由主控芯片直接控制总线电平的升降来实现对总线的控制。这种方式简单可靠,但只适用于系统中的少量设备。
存储器映射方式:将I/O设备的地址空间映射到存储器地址空间中,通过存储器访问相应的I/O设备。这种方式需要使用特殊的寄存器进行控制。
中断方式:当I/O设备完成某项任务后向CPU发出中断请求,CPU停止当前任务并调用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完成对该设备的控制。这种方式适用于多种设备同时运作的情况。
总线传输周期
总线传输周期包括申请分配阶段、寻址阶段、传数阶段和结束阶段。每个阶段执行不同的任务,确保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完成完整地可靠的通信。
通过这些控制技术和方法,总线通信控制能够确保数据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高效、可靠地传输,同时简化网络结构和设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