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什么是法定遗嘱

2025-01-11 10:14:19

法定遗嘱是指 被继承人生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其遗产或其他事务所作的个人处分,并于遗嘱人死亡时发生效力的法律行为。根据我国《继承法》第十七条的规定,法定遗嘱的形式主要包括以下五种:

自书遗嘱:

即立遗嘱人亲笔书写的遗嘱,该遗嘱必须由立遗嘱人亲笔签名,并注明年、月、日。

代书遗嘱:

即立遗嘱人委托他人代笔书写的遗嘱。代书遗嘱应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其中一人代书,注明年、月、日,并由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见证人不得为遗嘱确定的继承人。

口头遗嘱:

即立遗嘱人通过口头表达其处分财产的意思,但需要有两名以上见证人在场听到其陈述,并在遗嘱人去世后制作书面记录。

录音遗嘱:

即立遗嘱人通过录音或录像的形式确定其遗嘱的内容,同样需要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

公证遗嘱:

即立遗嘱人至公证机关对其遗嘱行为及遗嘱内容进行公证,公证遗嘱的效力高于其他形式的遗嘱。

这些遗嘱形式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以确保遗嘱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遗嘱的内容通常包括指定继承人、遗产的分配方式以及其他相关事项。遗嘱一旦生效,继承人即可按照遗嘱的规定继承遗产。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青椒百科 琼ICP备20240394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