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割耳朵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梵高到底喝的什么酒能把耳朵割下来)
梵高简介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代表作有《星月夜》、自画像系列、向日葵系列等。
梵高1886年来到法国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同毕沙罗、德加、修拉、塞尚相识并交往。1888年,来到法国南部小镇普罗旺斯阿尔勒,同年与画家保罗·高更交往,在1888年12月23日梵高割下了左耳,1889年1月创作出《包扎着耳朵的自画像》。1890年7月,梵高自杀身亡。

包扎着耳朵的自画像(图片来源网络)

包扎着耳朵并抽着烟斗的自画像(图片来源网络)
梵高为什么会割耳朵?
《包扎着耳朵的自画像》是梵高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但没人知道那只全世界最著名的耳朵被割的真相,流传下来的版本众多,众说纷纭。
第一,梵高事业上的失败,生活上的穷困和感情上的受挫,造成精神上的问题,导致自残行为,据记载在梵高生命的后期,曾被关进精神病院;
第二,是和自己住在一起的另一位印象派画家高更经常吵架,最终自己割下左耳;还有一说是高更在吵架动手时挥剑,割下梵高左耳;
第三,有个关联人物是得过狂犬病的蕾切尔妓女,为了送给妓女蕾切尔圣诞礼物,割下左耳;
第四,是弟弟提奥结婚,提奥是梵高一生中最大的支持者和崇拜者,从1880年开始,提奥便在给予梵高经济支持。
关于梵高到底是因为什么割掉耳朵的真相依旧不得而知,但有趣的是梵高晚年的书信和有关记录,发现有“绿色缪斯”之称的苦艾酒是他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

梵高《苦艾酒杯》
钟爱的绿色缪斯——苦艾酒
苦艾酒诞生于18世纪90年代的瑞士,后在法国流行,遍布欧洲多国。在法国普法战争直到一战前发展到达顶峰。当时很多文学家和艺术家通过喝苦艾酒来获得灵感,例如爱德华·马奈、毕加索、王尔德、海明威等,梵高来到法国后,也投入了苦艾酒的怀抱,留下了不少对于苦艾酒的相关记载。
《梵高传》中有对梵高饮用苦艾酒的描述:“梵高白天在阿尔卡萨的乡间写生,金黄的烈日让这头寂寞的兽干渴难耐,便在星夜里一头扎入“绿色缪斯”的怀抱。”
亦在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中写道:“咖啡馆是个会让人毁掉自己、让人发狂的地方,所以我用路易十五的柔绿色、用孔雀绿,再衬以黄绿色、粗糙的青绿色,我用这些来表现在低矮的咖啡馆里蕴含的黑色力量;所有的一切都笼罩在魔鬼熔炉一样的氛围中,泛着硫磺的颜色。”
梵高真的是因为苦艾酒酿成的悲剧吗?
可能是吧。有的书上记载苦艾酒致幻,艾草在浸泡的时候会散发出侧柏酮(Thujone),少量侧柏酮能使意识进入到奇幻国度,产生朦胧快感,激发出创造潜能。但也有质疑者道,含有侧柏酮的苦艾是苦艾酒的成分之一,要是单纯想以侧柏酮含量引起致幻的话,你会先导致酒精中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