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哪本著作(论语十二孔子的自信)
《论语·述而·十二》
原文及解读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今天这一节讲的是孔子的自信,让我们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自信,现在,尤其是我们年轻人,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自信,也从来没有真正的自信过,总是在自卑和自大的两极转换,以至于总是出现既自我否定,同时又目中无人的心理问题。
我们来翻译一下看看孔子这两句话的意思,来学习到底什么才是自信。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好的地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孔子说:上天生下我让我肩负传承历史文化的责任,桓魋又能把握怎样?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几乎人人都知道,但是前面在《学而》篇中子曰:无友不如己者。却有很多人解释为孔子说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那这两句话岂不是矛盾了,其实孔子说的无友不如己者,意思是不要认为任何一个人都不如自己。这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一个意思,都是孔子为人的谦虚和智慧。真正自信的人一定是谦虚的。
一个人什么时候才会真正的谦虚?一定是非常自信的时候,自大的人从来都是天老大,地老二,我老三,谁都没有我懂,张口闭口我知道,我晓得。
自大的人一旦受到打击就开始自卑,把自己藏起来,就像一只鸵鸟。实在无处可藏了就会怨天尤人,我不行不是我的原因,然后找一大堆理由,好像他的糟糕都是别人一手造成的。
那孔子自信到什么程度呢?宋国的大夫桓魋要谋害孔子,孔子却满不在乎。孔子说:上天生下我让我肩负传承历史文化的责任,桓魋又能把握怎样?
孔子的这种自信又是从何而来?这句话告诉我们,孔子的自信是源于他对中华文化的坚定信仰,就如同我们的伟大领袖在战争年代也有着同样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