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谍战小说风筝的作者是谁(风筝的故事感人心魄)

2024-11-21 10:21:23

《风筝》这部谍战剧自五年前开播以来,一直热度不衰,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好评,在谍战剧中被称是天花板,导演兼主演的柳云龙被称是谍战教父(不过他本人不赞成别人的说法,认为对同行不尊重)。是什么原因,不管男女老少,青少年到老年朋友,还是专业人士,都被该剧深深打动,触及心灵,产生共鸣。毫不夸张的说,是信仰,是自始至终贯穿全剧坚守信仰的思想主题。

一部好的电视剧,它所讲述的故事,演员对人物角色的精湛演绎,不仅要让观众喜爱和热捧,还要从中有所感悟,在思想上精神上得到启发和洗礼。《风筝》中诠释的关于信仰的思考,在现实中也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这应该就是文艺作品创作中追求的高层次境界。

《风筝》中的中共党员郑耀先,早在苏区时受党组织派遣,秘密深入敌人内部潜伏,代号为“风筝”。因为他极其出色的才能,后来渗透到敌方的军统高层,在别人眼里,他就是心狠手辣、恶名昭著的军统六哥。由于有这种身份的掩护,使我党获得了大量的高规格机密情报。然而,在敌人内部潜伏的特工,其任务的危险程度远远超过在白区的地下工作者,他不但要和敌人斗智斗勇,甚至在很多时候,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同志受刑和被杀害,这是最为残酷的煎熬,如果没有坚定的信仰和强大的内心,绝对无法胜任如此艰巨的任务。

作为特工人员,要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孤独和痛苦。在残酷的战争年代,郑耀先因单线联系的上线陆汉卿同志壮烈牺牲,不幸与组织失去了联系,他的真实身份没有人能够证明了,而成了断线的“风筝”。但郑耀先对党的忠诚丝毫不变,在困境中坚守,自觉给延安传递撤退路线的情报。化名周志乾后,暗中营救我党同志和输送情报。由于每次行动必须隐蔽好自己,给敌人制造假象,结果造成我方同志的误会,对他是恨之入骨,想方设法找他报仇泄恨。敌方对他的异常表现也产生过极大的怀疑,时刻想将他置于死地。就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他始终坚守信念。

让人感到忧心的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能够证明他真实身份的证物都意外遗失了。后来,经过高层的有关部门的核实,党员的身份得到认可。但是,为了肃清敌特组织,组织上再次要求他潜伏。就这样他继续承受“嫌疑犯”身份的压力,远离组织。在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境地下,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继续寻找隐藏在我党高层的特务,代号“影子”,同敌人进行长期的艰苦斗争。

郑耀先能力突出,为人仗义,和身边的同事朋友都建立了浓厚的情谊,即便是军统特务对他的才能也是非常佩服,特别尊重他,他的妻子林桃,本来是奉命刺杀他的女特务,后来却与他结为夫妻,当发现他是“风筝”后选择了自杀。在目睹特务宋孝安被打死,他泪流满面。在抓特务宫庶的前后,他所表露的情感更复杂。还有,与“影子”韩冰几十年的感情纠葛。韩冰自己说她比任何人都布尔什维克,然而她却是戴笠安插在我党的最大卧底“影子”。郑耀先和韩冰在大半辈子中都是争来斗去,两人年轻的时候是惺惺相惜,后来在机缘巧合下又相互陪伴,视乎彼此离不开,他们一直误认为对方是自己同一阵营的同志。但是他们却输给了残酷的真相。无论这些情感是怎样的充满纠结和不舍,他始终牢记的是党的嘱托和自己的职责。

郑耀先对关门弟子马小五教育时,其中有几句话特别感人心魄,他说:“大丈夫顶天立地,命可抛,义不能绝,这个义就是信仰。如果缺少为理想献身的信念,就等于没有灵魂”。这就是一个党员对理想的追求、坚守信仰的诠释。

其中,还有值得我们震撼的场景,陆汉卿在狱中遭受严刑拷打时,他却在吟诵着伟人的著作《为人民服务》,鼓励自己,藐视敌人。郑耀先为了激发徒弟马小五的斗志,师徒两一起吟唱《国际歌》。听着他们激情的吟诵和铿锵有力的歌声,顿时让你热血沸腾,努力前行,这就是理想和信仰的源泉与力量。

郑耀先完成使命后,终于公开了身份。为了完成心愿,已是白发苍苍、疾病缠身的他来到了北京,临终前终于看到了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万分激动的他在病床上敬了一个军礼。此刻,让我们对这些出生入死、坚守信仰、不畏牺牲的先辈们充满崇高的敬意。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青椒百科 琼ICP备20240394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