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行为适用我国刑法
适用我国刑法的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危害国家安全罪
叛逃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
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
非法持有国家绝密、机密文件、资料、物品罪:以窃取、刺探、收买方法,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的。
危害公共安全罪
非法集资:利用USDT进行非法集资,可能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或集资诈骗罪。
洗钱:通过USDT交易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可能构成洗钱罪。
诈骗:通过虚假信息诱导他人购买USDT,可能构成诈骗罪。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他人未经住宅主人许可或有权机关未依法定程序擅自侵入他人住宅的行为。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行为人为逃避执行义务,在诉讼开始后、裁判生效前实施隐藏、转移财产等行为,在判决、裁定生效后经查证属实,要求其执行而拒不执行的。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非法集资、洗钱、诈骗等涉及虚拟货币的刑事案件。
其他犯罪行为
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行为。
自然犯与法定犯:如故意杀人罪、抢劫、强奸、盗窃、拐卖人口等自然犯,以及非法出租枪支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非法经营罪等法定犯。
适用刑法的地域范围
在中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都适用刑法。
在船舶或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刑法。
中国公民在国外犯罪的,适用刑法,但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国外犯罪的,适用刑法。
外国人在国外对中国犯罪的,适用刑法。
以上行为在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均适用我国刑法。具体适用时,还需结合案件的具体情节和法律规定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