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推进民族文化与音乐教育深度融合

2025-04-14 04:39:00

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坚持“育人为本、质量至上、特色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秉承“立德、笃学、精技、致用”的校训,积极探索“三教”改革,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推进民族文化与音乐教育深度融合,成效显著。

夯实融合基础

学校确定民族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着力夯实民族文化与音乐教育深度融合的基础,充分发挥音乐育人功能,有效传承、弘扬民族文化。

强化基地建设。学校针对性打造融教学、科研、培训功能为一体的艺术实训中心、教学技能实训中心、大型多功能展厅和6个大师工作室等多功能多形态的校内实训基地,为民族文化与音乐教育深度融合提供平台;建成广东博雅教育集团等10余个校外实训基地,搭建“课堂教学—项目训练—创新实践—创业孵化”的链条式学习平台,夯实民族文化与音乐教育的融合基础。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积极引导教师的理念从“我有什么,我会做什么”,向“产业需求在哪里,产业需要我去做什么”转变,帮助教师融入可持续发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强化教学质量监督,校领导深入课堂了解一线教学情况,开展课堂听课、教学巡查工作,重点关注青年教师教学质量;强化教学管理,坚持以“检”促优,以“查”促教,以专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民族文化与音乐教育的深度融合。

创新教学内容

学校从课程设置入手,不断调整音乐教育教学内容,优化音乐课堂设置与排布方法,真正让民族文化融入音乐教育教学。

丰富音乐教学内容。学校将小提琴独奏《思乡曲》、萨克斯独奏曲《回家》等多维音乐资源引入课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开设跨学科的美育讲堂,将美学与文学、历史、哲学、自然科学等学科相结合,培养学生在不同领域发现美的能力。

创新教学形式。学校组织学生精心编排《诗经诵读》《妙剪生花》《钗头凤》等多部作品,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素养。通过“现代学徒制”,依托工作室、专业教学场地培养高素质音乐人才,为更多学生提供在工作室开展美育实践的机会,接受艺术熏陶,学习更多传统课堂以外的知识。

强化实践教学

学校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抓手,以技能竞赛促进实习实训为载体,建立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将各种比赛有机融入日常教学,推动民族文化与音乐教育深度融合。

高度重视美育工作。学校认真落实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要求,创新体制机制,加大美育投入,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围绕“双高”建设任务,大力推进“115353”工程。成功举办“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情怀”红色经典诵读比赛,从《沁园春·长沙》的豪情壮志,到《月光下的中国》的大好河山;从《不朽》的革命先烈英勇事迹,到《我和我的祖国》的深情告白,学生用坚定的语气和激昂的语调,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革命传统的传承。

注重以赛促教。学校举办“立报国强国大志向 做挺膺担当奋斗者”纪念“一二·九”合唱比赛,让学生在歌声中重温历史,增强爱国情怀和集体荣誉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砥砺前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选拔优秀学生参加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黑龙江赛区活动,充分彰显敢打敢拼、不畏强手的精神风貌和扎实过硬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优化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始终将美育工作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相融贯通,鼓励并倡导各工作室、艺术社团、艺术课程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美育活动,广泛实施美育浸润行动,为丰富校园文化思想内涵,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提供新载体,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组织相关社团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不定期举办歌唱交流比赛、音乐会等活动,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同时,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和舞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在音乐的共鸣中展现自我。

学校逐年举办新老生联谊会,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歌曲、舞蹈、器乐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创作富有特色的作品,表达对国家的热爱、对民族的自豪,展示自身乐观、向上、积极的青春风采。

(作者:姜珊)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青椒百科 琼ICP备20240394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