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聚焦特色商业街区建设 激发城市消费活力
近年来,毕节市把推动特色商业街区建设作为城市更新、消费扩容的重要抓手,着力改造老街区、打造新街区、塑造名街区,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促进消费环境优化、消费体验提升。全市现有特色商业街区13个。
改造老街区焕发新活力。坚持少拆多改和修新如旧的原则,将城市更新融入国土空间规划,统筹保护传承和更新发展,在保留原有特色基础上增添现代元素,引导文化资源富集、人流车流集中、商业经济活跃的旧城老街实施改造提升工程,让老街区焕发“新活力”。织金县、纳雍县通过探索“政府+企业+居民”模式,按照修新如旧原则进行仿古改造、夜景打造、风貌恢复,充分盘活织金县财神庙片区和纳雍县原老广场周边老民居、历史建筑、文化遗产等资源,改造提升织金新华路商业街、纳雍壹号金街,引进经营主体800余个,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就近带动483户居民就业创业。
打造新街区融合新业态。结合片区开发、商圈培育和城市建设,依托大型建筑综合体打造一批融合本地特色、注重错位经营的时尚化新型商业街区,通过科学规划商业空间、引进新潮业态、融入时尚元素、植入科技场景、设计特色板块、添加艺术设施烘托街区现代气质,让街区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魅力。七星关区、大方县、金沙县、赫章县抓住年轻消费群体这一核心,突出街区现代气质和时尚风格,做足“夜经济+”文章,利用区位优势和聚客能力较好的商业建筑群,打造深受年轻人追捧的新业态。
塑造名街区开拓新空间。围绕培塑“毕节知名商业街区”品牌定位,秉持“品质、创新、真诚”服务理念,以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与众不同的风格风貌、叫响一方的地方品牌为主要元素,串联景区和文旅载体,开展文旅消费主题活动,着力开拓集观光游憩、文化休闲、特色餐饮、购物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文旅IP消费新空间,成为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打卡消费的主阵地。大方县依托自身特色民族文化资源,将奢香古镇打造成为知名彝族特色旅游街区,带动易地搬迁群众就近就业。
来源:毕节日报社融媒体中心
一审:王云
二审:梁慧颖
三审: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