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装备工业近七成重点产品产量增长 工信部将出台三行业稳增长方案
本报记者 孙丽朝 北京报道
4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一季度有关经济数据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一季度,装备工业近七成的重点产品产量实现了增长,增长面达到69.2%,比去年同期扩大了16.7个百分点。下一步,将继续推动装备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出台机械、汽车、电力装备等三个行业新一轮的稳增长工作方案,推动重点行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从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
财信金控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对《中国经营报》记者分析称,工业生产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一方面,低基数的贡献明显;另一方面,受益于两新政策、出口高增和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需求的带动,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显著。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在发布会上表示,当前,我国工业经济运行保持向好的发展态势,我们有能力、有底气、有信心应对各种复杂的局面。
工业对宏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6.3%
在宏观经济的框架里,工业正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关键角色。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
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工业领域多个细分行业协同发力的成果,尤其是装备制造业表现亮眼,电子、汽车、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拉动作用突出。一季度,工业对宏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6.3%,“压舱石”作用持续发挥。
从投资与市场预期来看,工业民间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企业预期提振、效益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持续增加,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2个月扩张。这些积极信号预示着工业领域企业发展信心十足,市场活力不断增强。
对于工业生产为何能保持如此强劲的增长势头,伍超明指出,低基数效应在其中贡献明显。2024年3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较1—2月大幅回落2.5个百分点,有利于今年同期增速回升。另一方面,装备制造业在1—3月份增加值同比增长10.9%,比去年全年提高3.2个百分点,对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拉动作用显著,拉动增长3.8%,贡献率近六成。
“随着财政持续靠前发力,地方基建投资积极性提高,推动相关行业生产提速。而且下游消费回暖也带动相关生产增加。”伍超明表示。
谢少锋强调,当前,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全球贸易体系和规则被严重损害,给全球经贸发展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造成极大不确定性,也给我国工业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但是,我们有信心、有底气克服眼前的困难。我国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工业经济的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经济高质量稳定发展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并将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注入确定性。
以优质供给引领和创造消费需求
陶青表示,今年一季度,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两新”加力扩围等相关政策的带动下,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等行业的内需潜力进一步激发,我国装备工业延续了去年以来持续回升向好的态势。
一季度,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3个重点行业的投资增速、民间投资增速均实现了20%左右的增长,说明企业的预期很稳定。同时,得益于“两新”加力扩围,工业领域设备工器具的购置投资同比增长了16.3%,增速比去年全年高了7.2个百分点。
在提振消费方面,陶青表示,消费品工业占全部工业比重超过1/4,是工业平稳运行的重要支撑。今年一季度,规上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较去年全年提升0.7个百分点。后续,工信部将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
工信部将着重抓好“三升”:一是供给端促进产业升级,发布实施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重点项目,以优质供给引领和创造消费需求。二是消费端促进市场升质,加力扩围消费品“以旧换新”,持续发布升级和创新消费品指南,推荐“人工智能+消费”典型案例,积极打造提振消费新模式新场景,有效促进消费市场提质扩容。三是环境端促进消费升温,组织开展消费名品全国行、纺织服装“优供给 促升级”“吃货季”等促消费活动,协同有关部门加强产品质量监管,着力营造良好市场消费环境,提升消费者的信任度、认可度和满意度,筑牢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基础。
就外界关注的中国电信业扩大开放的问题,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谢存介绍,一季度向13家外资企业发放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试点批复,鼓励外资企业投资中国、深耕中国。截至3月底,我国已有超过2400家外商投资电信企业,较去年同期增长26.5%。下一步将在扩大电信业对外开放的力度上下功夫。有序推进首批增值电信业务开放试点,适时研究进一步扩大开放范围,吸引更多符合条件的外资企业在我国投资经营电信业务。
(编辑:吴婧 审核:杜丽娟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