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租赁行业观察:阿里加码3800亿;韩国启动超级算力基建计划
随着AI技术加速渗透产业场景,算力需求持续激增,国内AI基建浪潮已全面开启。从头部企业到国家政策,算力资源的战略投入与整合成为核心议题。阿里巴巴宣布三年内投入超3800亿元用于云和AI硬件设施建设,韩国政府也推出2万亿韩元的超级算力平台计划,全球算力竞争格局进一步升级。
国内AI基建加速:大厂与政府双重驱动
阿里巴巴集团于2025年2月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这一金额超过其过去十年的总和。这一决策不仅反映了头部企业对算力资源的迫切需求,也标志着国内AI算力基建进入规模化扩张阶段。与此同时,国务院国资委在同期召开中央企业“AI+”专项行动深化部署会,明确提出推动央企融入国家算力布局,为算力租赁行业带来明确政策红利。
算力租赁成为产业链关键环节。2025年,海南华铁、宏景科技等厂商已陆续披露算力服务订单,验证市场需求。IDC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算力市场规模达190亿美元,预计2028年将增长至552亿美元。商业模式上,算力租赁厂商通过提供服务器及组网配套,以3-5年服务合同锁定长期收益,客户按年或按月支付费用,形成稳定的现金流。
行业核心竞争力聚焦于供应链、交付能力与资金周转。AI服务器采购受限于全球芯片供应格局,稳定的拿卡能力成为厂商关键壁垒。此外,快速交付与低故障运维能力可显著降低运营成本,而大额订单对资金周转的要求也考验企业融资能力。成本结构中,服务器折旧、机房租金及专业运维构成主要支出,其中一台8卡H100/H200服务器的机柜功耗高达10kw,进一步推高运营门槛。
国际竞争与技术突破:从韩国计划到本土创新
韩国政府于2025年启动超级算力基建计划,目标在2027年前建成算力达1Exaflops的超级计算平台,并优先支持拥有现成数据中心和电力资源的企业。这一举措与国内AI基建形成呼应,凸显算力资源的全球化竞争态势。韩国要求参与企业组建跨领域联盟,涵盖数据中心、云计算和通信等环节,SK电信、KT等运营商正与亚马逊、微软等国际云服务商洽谈合作,加速资源整合。
国内技术创新同步突破。越疆科技发布全球首款搭载1500TOPS端侧算力的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DobotAtom,其高算力需求进一步验证AI终端对分布式算力的依赖。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提出构建“算力国家高速公路”,推动算力资源全国调度,目标实现“即插即用”的普惠模式。鹏城实验室主导的“中国算力网”已连接20余个算力中心,总规模达5EFlops,其自主研发的“鹏城云脑Ⅱ”峰值算力突破100亿亿次/秒,为国产大模型训练提供底层支撑。
技术迭代与成本优化并行。DeepSeek-R1大模型凭借低成本训练优势引发行业关注,其开发成本仅为国际同类产品的三十分之一,推动AI应用“平民化”。云从科技子公司近期签署1.95亿元AI算力扩容合同,项目聚焦内容审核大模型与公共算力平台建设,凸显垂直场景的算力落地潜力。
当前,算力租赁行业正处于需求爆发与资源整合的关键期,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与国际竞争共同驱动产业升级。从硬件采购到服务运营,从本土基建到全球布局,算力资源的规模化与高效利用将成为AI时代的基础命题。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