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山东主要金融指标“开门红” 3月末全省社融规模同比增长10.5%
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今天(4月28日)举行“数说山东看发展”经济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一季度山东省金融运行情况。今年以来,全省金融运行整体平稳健康,为经济大省挑大梁提供有力支撑。
新增上市公司3家 首发融资22.8亿元
一季度,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好于全国,主要金融指标实现“开门红”。3月末,全省社融规模、存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0.5%、9.9%、9.7%,增速分别高于全国2.13、2.97和2.78个百分点;全省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一季度全省新增上市公司3家,首发融资22.8亿元,同比增长59.8%;目前港交所在审企业6家,其中一季度申报4家;大型企业集团集群化上市趋势明显,27家企业集团有2家以上上市公司。
目前,全省境内上市公司309家,民营企业占比62%;“新三板”挂牌企业392家,民营企业占比超八成;区域性股权市场累计挂牌民企近9000家,实现融资725.24亿元。
3月末全省工业贷款余额3.11万亿元
聚焦服务“两重”“两新”,3月末,全省工业贷款余额3.11万亿元,同比增长12.27%;先进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9%,占制造业贷款比重超过50%;积极推进落实消费品以旧换新,全省住户短期消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9%,为去年3月以来最高增速。
聚焦抓项目扩投资稳增长,深化与金融机构总部合作,围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助力科技创新,举办专场融资对接活动,现场签约项目18个、212亿元,意向合作项目261个、2718亿元;在16市举办“金融直达基层加速跑”,组织省级金融机构直插基层、一线作业,现场办、提级办,累计为1339个项目投放资金1019.25亿元,审批时间平均缩短50%。
聚焦稳定外贸基本盘,协同举办“万企出海 鲁贸全球”国际市场开拓行动,鼓励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外贸领域金融服务,一季度出口信用保险保障外贸出口超1500亿元,同比增长12%。
聚焦支撑科技强省建设,加快推进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签约13只基金,首期规模超100亿元;积极发展定制化金融人才服务,累计发放“人才贷”119.18亿元,“人才险”为全省139家企业提供风险保障86.63亿元。
聚焦强化民营企业服务保障,出台深化金融改革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省市县三级民营企业金融直连服务机制,覆盖11649家民营企业,组建431支包靠团队,解决融资超1100亿元。
济南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开展科技并购贷款试点
山东持续深化地方金融“寻标对标、争创一流”行动,14家对标机构资产规模达到7.15万亿元,同比增长7.7%。引导全省金融机构大力提高科技金融质效、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供给,3月末科技、绿色、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分别增长21.2%、24.7%、14.1%。
值得注意的是,山东积极推进济南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开展科技并购贷款试点,已落地两单业务,贷款规模占并购金额的比例近80%,有效赋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此外,山东防风险保稳定,有力有序有效防范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重点企业、非法金融活动等重点领域金融风险。截至3月末,全省不良贷款率1.17%,持续保持在较低水平。
今年以来新投放个人住房贷款717.42亿元
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是实现金融和房地产良性循环、改善市场预期的重要举措和有力保障,目前已经运行一年多。一年多来,山东用好用足金融支持房地产一揽子增量政策,积极满足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其中,组织银行机构对合规存量住房开发贷款项目分类分批开展备案,已于3月中旬提前将全部存量合规项目纳入“白名单”管理,配套优化金融服务,全省共计纳入项目820个、贷款余额1974亿元。
一揽子增量支持政策成效不断显现。全省房地产融资平稳增长,房企资金面逐步改善,2024年以来,房地产开发贷款月均发放量达2023年的1.32倍,在政策精准支持下,房地产展期贷款、住房租赁贷款、经营性物业贷款增长明显。今年以来新投放个人住房贷款717.42亿元,降幅趋于收窄,改善型住房贷款需求有力恢复,大户型购房者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37亿元,增速已连续3个月回升。
原标题:一季度山东主要金融指标“开门红” 3月末全省社融规模同比增长10.5%